美國是否正在像普京顧問建議的那樣準備一項隱藏的債務逃避計劃--該計劃可能會使數萬億美元貶值并迫使世界進行調整?
總結- 克里姆林宮顧問安東·科比亞科夫聲稱,美國將“將其35萬億美元債務轉入加密貨幣”,利用穩定幣貶值債務并從零開始重新啟動。
- 他將其與20世紀30年代的黃金退出和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進行了比較,當時華盛頓重寫了貨幣規則,并將成本轉嫁給全球債權人。
- 新的《天才法案》將穩定幣納入了美國法律,而像Tether和Circle這樣的發行人已經持有大量的財政儲備,將加密貨幣直接與債務掛鉤。
- 批評人士警告稱,這種“加密云”可能會在全球用戶中廣泛傳播債務風險,引發人們對美元的信任和未來貨幣穩定性的質疑。
目錄
科比亞科夫的債務重置指控
9月6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上,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高級顧問安東·科比亞科夫對美國可能如何管理其35萬億美元的國債發表了尖銳的看法。
他聲稱華盛頓正在探索一種策略,將部分負債轉移到加密貨幣,特別是穩定幣,他將其描述為一種“加密云”。
他認為,此舉可能會讓美國貶值其債務并引發快速金融重置,再次將經濟風險向外推至全球體系。
科比亞科夫提出,黃金和數字貨幣是傳統政府支持貨幣的日益可行的替代品。他認為,這些工具可以用于緩解國內財政壓力,同時重塑全球金融秩序。
為了支持自己的說法,他指出了美國貨幣歷史上早期的轉折點,包括20世紀30年代放棄金本位和1971年退出布雷頓森林協定。
他說,這兩起事件重塑了全球貨幣動態,并將調整的成本轉嫁給了其他國家。他還表示,今天類似的轉變可能會在3到5年內展開。
讓我們嘗試了解幕后可能發生的事情,并檢查這些說法是否符合當前全球金融的現實。
美國如何利用規則變化來管理其債務
歷史記錄顯示,美國在關鍵時刻改變了其貨幣體系,使其能夠在不出現正式違約的情況下管理債務壓力。
雖然通貨緊縮、儲備失衡或通脹控制等國內原因被認為是觸發因素,但結果往往涉及全球連鎖反應,以犧牲債權人的利益為代價支持美國的償付能力。
第一個例子發生在1933年至1934年大蕭條期間。面對價格暴跌和廣泛的銀行倒閉,羅斯福政府迅速采取行動,打破了美元與黃金的聯系。
通過法律沒收黃金儲備,廢除公共和私人合同中的黃金支付條款,并將黃金從每盎司20.67美元重新估值至35美元。
僅這一變化就創造了近28億美元的紙面利潤,為財政部的外匯穩定基金提供了種子,該基金是一種用于在國會監督最少的情況下影響貨幣市場的工具。
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國內價格,還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債務的實際重量,部分原因是曾經與固定黃金重量掛鉤的合同現在以實際價值已經下降的紙幣結算。
最高法院在1935年支持了這些變化,有效地使美國免受重新命名債務的法律挑戰。
近四十年后,第二次轉型發生了。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布雷頓森林體系一直是全球貨幣秩序的支柱,美元可以以每盎司35美元的固定匯率兌換黃金。
但在20世紀60年代,對外負債上升和美國黃金儲備不足引發了人們對這一承諾的懷疑。倫敦黃金池和引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等權宜之計被推遲,但并沒有解決失衡問題。
1971年,尼克松總統暫停外國政府黃金兌換,并實施國內價格管制。此舉單方面結束了美元對黃金的支持,并迫使世界其他地區吸收浮動法定貨幣制度。
1973年,全球貨幣不再與黃金掛鉤,美元的價值現在由市場力量而不是金屬平價決定。
這兩個事件因其對債務動態的影響而受到廣泛研究。每次轉變后,美國通脹都會加速。20世紀70年代,消費者價格在峰值時每年上漲超過13%,而利率往往滯后,導致實際回報率為負。
這意味著持有固定利率債權的債權人,無論是養老基金、儲戶還是外國央行,都會看到這些資產的實際價值縮水。從經濟角度來看,政府通過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減輕了債務負擔,而沒有錯過還款。
從這個角度來看,科比亞科夫的論點并非沒有先例。在20世紀3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初的這兩種情況下,美國都改變了核心貨幣規則以應對內部壓力,而調整的財務成本部分被外部債權人吸收。
這種區別構成了批評者長期以來所描述的美元體系不對稱的基礎。
法國財政部長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 ' Estaing)在20世紀60年代創造了“過度特權”一詞,指出美國有能力以本國貨幣借款,必要時重寫規則,并讓其他國家自行調整,從而抓住了這種挫敗感。
GENIUS Act正式確定加密貨幣與債務的聯系
7月,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簽署了《天才法案》,為支付穩定幣創建了聯邦框架,并開啟了加密貨幣金融如何與政府債務聯系的新篇章。主權債務是指美國通過債券和國債借入的資金。
法律對發行人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穩定幣必須得到現金或短期美國國債的充分支持;發行人必須發布每月準備金披露,遵守反洗錢規則,并獲得直接聯邦許可證。
該法案的通過正值穩定幣儲備已經與美國公共債務市場交織在一起之際。
Tether和Circle等主要發行人通過短期政府證券和回購工具支持其代幣。回購工具是由國債擔保的短期貸款。這種做法在加密平臺和政府資金之間建立了直接聯系。
截至9月9日,穩定幣的總供應量接近3000億美元。Tether(USDT)約占1690億美元,而USD Coin(USDC)接近720億美元。
與35萬億美元的國債相比,這個數字仍然很小,但這些代幣背后的儲備代表了國庫券的穩定需求來源。加密貨幣平臺現在與華盛頓賴以維持融資的短期借款系統綁定。
集中風險又增加了一層。Tether最近的證明顯示,該公司持有的美國國債超過1,270億美元,相當于一個中型主權國家的債權人頭寸。
Tether總部位于離岸,為全球用戶群提供服務,因此其流入和贖回遵循國際市場狀況而不是美國國內周期。活動的突然變化可能會改變對國庫券的需求,并波及更廣泛的市場流動性。
這種聯系很重要,因為穩定幣儲備不會減少聯邦負債,但會影響這些負債的融資方式。
對國庫券的持續需求有助于錨定收益率曲線的短端,壓低收益率并降低政府借貸成本。
當通脹率高于這些收益率時,債務的實際價值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萎縮。負擔并沒有消除,而是轉移到全球代幣化現金持有者身上,從日常用戶到加密市場的大型機構。
這種模式讓人想起美國早些時候在不完全違約的情況下重塑債務償還條件的舉措。無論是故意還是緊急的,穩定幣結構現在都可以減輕聯邦債務的實際負擔,同時保留現有合同正式不變。
“加密云”并不能消除債務
科比亞科夫提出的問題不在于美國是否可以通過穩定幣消除35萬億美元的負債。更緊迫的問題是,全球金融體系是否能夠在不破壞對美元的信任的情況下承受美國貨幣規則的再次轉變。
自20世紀中葉以來,美元一直是國際金融的支柱,其重要性從來不僅僅在于可兌換性或貿易。這也關系到一致性。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元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其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峰值約為85%,目前仍接近58%至59%。
該份額不再固定。各國央行一直在穩步實現儲備多元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顯示,歐元、黃金和包括人民幣在內的較小貨幣籃子有更多的分配。
世界黃金協會報告稱,2023年和2024年官方黃金購買量創歷史新高。中國、土耳其和印度的央行總共增加了數百噸黃金,使黃金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接近24%。
替代系統也在增長。中國和俄羅斯擴大了本幣跨境結算。中國數字人民幣的試驗已處理數十億美元,俄羅斯央行正在開展數字盧布試點計劃。
這種環境使得美國穩定幣立法的影響更加復雜。一方面,《天才法案》和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代幣化基金擴大了美元進入數字金融的范圍。
另一方面,這種結構將更多的用戶和機構帶入一個美國政策選擇直接影響其回報的系統。
這種更廣泛的參與改變了風險的傳播方式。過去,貨幣變動主要被外國政府或大型機構債權人吸收。穩定幣時代創造了更廣泛的基礎。
“加密云”的概念并沒有消除債務。它將后果分散到更大的持有者身上,其中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承擔這一負擔方面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