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賬本從第一天起就公開了,而美聯儲盡管占據了一個多世紀的主導地位,但從未面臨過全面的審計。為什么?
總結- 自2009年以來,比特幣已完成超過90萬個區塊和12億筆交易,創造了不間斷、可公開審計的財務記錄。
- 盡管美聯儲擁有112年的全球影響力,但從未接受過全面的獨立審計,緊急貸款和互換額度的細節基本上被隱藏。
- 比特幣的“不信任,驗證”原則強制執行其2100萬個供應上限,每個單位都可以追溯到其創建區塊,而美聯儲則依賴選擇性披露和媒體指導。
- 監管機構利用比特幣的開放分類帳來追蹤數十億美元的非法資金,而美聯儲的危機干預措施,例如2008年的29萬億美元貸款,幾年后才為人所知。
- 透明度差距引發了對替代方案的呼聲,隨著對美元不透明治理的信任度減弱,金磚國家和130多個央行正在探索數字貨幣。
比特幣的自我審計記錄
比特幣(BTC)通常被描述為一種點對點數字貨幣,但它最被忽視的品質之一是它可以自我審計。
每10分鐘,網絡就會完成一個新的交易塊,由工作量證明保護,并由全球數千個獨立節點進行驗證。
自2009年1月以來,這創建了一個不間斷的公開記錄,現已跨越超過90萬個區塊,包括近12億筆交易。任何擁有互聯網連接的人都可以實時驗證數據,無需許可。
相比之下,美聯儲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從未接受過全面的獨立審計。美聯儲成立于1913年12月,成為美國金融體系的支柱,管理利率,貨幣供應和經濟穩定。
它定期發布政策會議記錄、資產負債表和財務報表,但其內部運作,如緊急貸款、外匯互換額度以及與私人銀行的互動等細節,仍然不受外部監督。
對比鮮明。比特幣,一個有著16年歷史的網絡,從第一天起就公開了它的整個金融歷史。美聯儲是一個擁有112年歷史的機構,控制著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從未接受過同樣級別的審查。
比特幣如何驗證自己
比特幣作為一個持續審計系統的想法是其開源設計的副產品。
網絡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有相同的能力來驗證規則,消除了銀行業中經常存在的信息層次結構,即內部人士擁有特權訪問權限,公眾只看到監管機構發布的信息。
運行這個系統是全節點的概念,它們充當獨立的裁判。節點不需要特殊許可或政治批準。任何人都可以在消費者硬件上運行一個,這樣做可以為他們提供比特幣分類帳的完整副本。
這種“不信任,驗證”原則確保了比特幣2100萬個比特幣的供應上限得到執行,而不需要盲目相信權威。
每個新開采的區塊都包含已知數量的新鑄造比特幣,大約每四年減半,即所謂的減半周期。
從2009年的第一個獎勵每個區塊50 BTC到2024年4月減半后目前的獎勵3.125 BTC,流通中的每一個貨幣單位都可以追溯到創建它的區塊。
Chainalysis、Elliptic和Glassnote等區塊鏈分析公司圍繞監控和解釋比特幣的開放分類帳建立了整個業務。
監管機構還利用網絡的透明度來跟蹤犯罪活動。例如,2021年,美國司法部通過追蹤區塊鏈上的錢包地址,追回了在殖民地管道網絡攻擊中支付的63.7比特幣。
這項審計的可靠性不僅取決于透明度,還取決于冗余。比特幣分類帳的副本存在于多個地區,從歐洲到亞洲再到南美洲。
即使政府關閉了一個地區的交易所或數據中心,同樣的信息仍然可以在其他地方訪問,從而確保審計過程不僅持續不斷,而且能夠抵抗審查。
美聯儲的全球角色
美聯儲在全球金融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雖然它為美國制定貨幣政策,它的影響遠遠超出國界。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美元約占全球外匯儲備的58%,近90%的全球貿易交易以某種形式涉及美元。
有了這樣的影響力,美聯儲的透明度不僅成為一個國內問題,也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美聯儲確實會發布定期報告,例如每周發布的H.4.1資產負債表、總結經濟狀況的褐皮書以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的詳細會議記錄。
它每年還發布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由外部公司審查,提供資產、負債和收入的深入了解。
然而,這些披露僅涵蓋表面操作,央行許多最強大的工具都處于獨立審查之外。
緊急貸款計劃就是一個例子。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設立了向國內外銀行提供數萬億美元貸款的設施。
利維經濟研究所后來估計,按各個項目的累計計算,總支持超過29萬億美元。然而,在訴訟和國會壓力迫使披露后,這些干預措施的細節直到幾年后才公開。
美聯儲廣泛使用外幣互換額度也存在類似的保密性,該額度允許外國央行在全球流動性壓力最嚴重的情況下借入美元。
要求更大開放的呼聲一再響起。國會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于2009年提出了“審計美聯儲”法案,該法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在成為法律之前被剝奪。
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于2015年重啟了這一努力,但在參議院再次失敗。美聯儲一直反對這些努力,官員們認為完全透明可能會使其決定政治化并損害其獨立性。
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在2010年警告稱,對貨幣政策審議進行審計可能“嚴重威脅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金融體系的穩定”。
結果就是一些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性透明度”。美聯儲披露的信息足以維持可信度并告知市場,但將最敏感的細節隱藏在公眾視野之外。
為什么分歧很重要
比特幣和美聯儲在透明度上的差異影響著市場、監管和公共責任,直接影響著市場行為。
例如,Glassnode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持有時間超過一年的比特幣占比特幣流通供應量的68%以上,這是一個用于評估長期投資者信念的指標。
與比特幣不同的是,比特幣的鏈上數據提供了持有者行為的直接視圖,美元供應量沒有可比的統計數據,因為央行披露的重點是廣泛的總量,而不是個人行為。
相反,美聯儲依賴于一個創造相反動態的模型。貨幣政策是通過公告和新聞發布會來揭示的,市場參與者對指導而不是可驗證的數據做出反應。
交易員每季度都會等待點陣圖的發布,以解讀美聯儲的利率前景,盡管這些預測只是委員會成員的意見,而不是具有約束力的承諾。
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可以在幾分鐘內使全球市場發生數萬億美元的變化,這表明選擇性溝通而不是直接可見性受到了多大的重視。
監管是另一個反差很大的領域。由于比特幣的分類帳完全開放,全球監管機構都利用區塊鏈來實現合規性。
Chainalysis報告稱,2023年,美國當局查獲了超過34億美元與刑事案件有關的比特幣,主要是通過追蹤鏈上交易。
相比之下,美聯儲在危機期間與陷入困境的機構的交易,例如2019年隔夜回購市場干預,最初并不透明。當時只有總數,利用該設施的銀行的身份仍未披露。
可信度差距也影響國際關系。嚴重依賴美元進行貿易或儲備的國家必須接受美聯儲的決定,而不需要了解其完整的劇本,從而激發人們對替代方案的興趣。
根據大西洋理事會2025年CBDC追蹤器,金磚國家集團已討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而130多個國家的央行正在嘗試數字貨幣。
透明度差距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人們如何定義金融公平性。這兩種方法都以各自的方式發揮作用,但隨著數字系統重新定義財務責任的面貌,這種對比變得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