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安全局指出,收集虹膜掃描等敏感生物識別數據以換取數字資產的項目呈日益增長的趨勢。
總結- 中國國家安全機構對類似世界幣的項目收集生物識別數據發出警報。
- Worldcoin由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聯合創立,經常因其運營性質而面臨審查。
- WLD代幣在過去一年大幅下跌,較歷史高點下跌約90%。
8月6日,中國國家安全部(MSG)通過其官方微信發布公開警告稱,面部、指紋和虹膜數據越來越多地以虛假手段獲取,其中一些數據利用加密貨幣激勵作為誘餌。
據國土安全部稱,此類做法對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風險和威脅。該警報指出了過去的例子,外國行為者以身份驗證或代幣分發為幌子收集虹膜和面部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轉移用于未知目的。
該機構強調,此類數據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被用來冒充個人、滲透安全設施或支持監視和間諜行動。
雖然該機構沒有提及具體實體,但該描述與Worldcoin非常相似,這是一個有爭議的項目,經常因類似模型而面臨審查。
什么是Worldcoin?它為何引起爭議?
Worldcoin最近更名為World,由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聯合創立的科技公司Tools for Humanity于2023年7月推出。該項目旨在建立一個名為“World ID”的全球數字身份系統,該系統要求用戶通過使用名為Orb的銀色球體設備掃描虹膜來驗證自己的身份。
作為回報,用戶會收到與項目綁定的本地令牌WLD(WLD)。Worldcoin表示,其系統有助于在線區分人類與人工智能,并擴大金融訪問范圍,同時提供一種安全、匿名的方式來驗證身份。
盡管World宣傳自己隱私第一,但它在多個地區因其收集和存儲生物識別數據的方式而面臨阻力。
Worldcoin和數據隱私問題
自正式推出以來,World因其運營性質而引發了全球爭議。肯尼亞政府于2023年9月率先禁止該項目,僅幾個月后,該項目推出,理由是對其收集和使用公民數據的方式感到擔憂。
不久后,香港個人數據隱私專員辦公室裁定Worldcoin違反了香港的個人數據條例,對隱私構成風險。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巴西和韓國等其他地區也提出了類似的擔憂,該項目在監管壓力下被迫退出其中一些市場。
Worldcoin聲稱生物識別數據受到零知識證明等隱私保護技術的保護,從而為其運營辯護。2024年10月,該平臺進行了品牌重塑并推出了新的第二層網絡,并表示該網絡優先遵守數據保護法。
盡管如此,其生物識別數據收集以及濫用或未經授權分發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疑問。
與此同時,WLD代幣一直在下降。截至發稿時,WLD交易價為0.94美元,過去一年下跌了近45%,較最高點下跌了90%。價格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負面監管壓力推動的,如果中國現在出現麻煩,代幣可能會面臨進一步的下跌。